古代也该减负:揭秘清朝皇子学习压力有多大?

清代帝王吸取了前朝的历史经验教训,非常重视皇子的教育 。因此清朝多数皇子精通经史、策论、诗词歌赋与书画等,并善于骑射 。清朝皇帝的整体素质也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高的 。
清统一中国后,皇族教育在制度上更加完善、正规 。康熙在位的时候,诸皇子分居读书,到了雍正初年,为了便于皇子的读书,就在宫中设立尚书房,道光以后统称上书房 。上书房坐落在今故宫内乾清门的左侧,上书房之所以设在这里是为了“近在禁御,以便上稽察也” 。雍正帝还亲笔题写了“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名理为先 ”的楹联悬挂其内;乾隆帝对上书房也十分重视,他给上书房题的楹联是:“念终始典于学,于缉熙单厥心 。”
与前朝相比,清代皇子读书入学年龄早、学习时间长、规矩严、课程多 。通常,皇帝选择学问、品德最好的大臣教皇子读书 。
清朝规定,皇子6岁(虚岁)开始读书,皇子读书的时间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点至下午3点,共计10个小时 。皇帝选定良辰吉日为皇子开学,由于皇子地位尊贵,皇子和师傅互相行礼时,双方用长揖代替跪拜 。上书房的规矩极严,皇子读书要正襟危坐;夏天不许摇扇子;午饭时候,侍卫送上饭来,老师先吃,皇子们在另一旁吃,吃完不休息,继续功课 。上书房只有元旦、端阳、中秋、万寿(皇上的生日)、自寿(自己的生日)这几天放假,一共5天,除夕也不放假 。
皇子们学习的内容包括满、蒙、汉等语言文字以及《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每个皇子都配有汉人师傅,人数多少不定,总管教学事务的称“总师傅” 。学习儒家经典的方法是:师傅读一句,皇子读一句,如此反复诵读百遍后,与前几天所学内容合起来再读百遍,周而复始不间断 。康熙皇帝自己回忆说,他五岁开始读书从不间断,累得咳血,仍然坚持 。每日老师给指定这一段要念120遍,之后再背诵一段新的内容,直至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完全背下来 。
由于清朝是“马上得天下”,因此对皇子、皇孙的骑射武功的训练也十分重视 。每天下午3点半左右皇子们放学后,吃过晚饭,还得上一节“军事体育课”——骑马射箭,这部分教习师傅从满、蒙贵族中挑选,名为“谙达” 。“谙达”又分为“外谙达”与“内谙达”:教弓箭、骑射的称“外谙达”,每位皇子配有5名,为其管理鞍马、弓箭;教满、蒙语文的为“内谙达”,一般有3人,他们轮流值班 。再有,每个皇子还配有几名负责茶食等事的书童,这些书童,从八旗大员子弟中挑选,亦轮流值班,每天两人 。
除了满文、汉文、骑射之外,皇子教育的内容也会依情况调整,例如康熙帝喜欢带皇子出巡,增广见闻,也让皇子有各种办理政务的实习机会,德宗载湉在翁同龢的安排下读西学,太后也曾请身边的女官裕德龄教载湉英文 。
皇帝、皇子对上书房的师傅非常尊重 。雍正帝命皇子们对总师傅张廷玉、鄂尔泰行拜见礼、作揖,张、鄂二人“立受之” 。乾隆帝对上书房的师傅们也十分尊重 。福建漳浦人蔡新入翰林院后,任总师傅30余年,“诸皇子皆敬惮之” 。他退休后,乾隆帝对他很照顾,并多次将自己的诗文寄给他 。嘉庆帝对他也很尊重,在他90岁生日时特赐匾额,亲笔题书“绿野恒春”四字 。
【古代也该减负:揭秘清朝皇子学习压力有多大?】由此可知清朝对皇子的教育之严格,与前代“皇子出阁讲学片刻即归,徒以为饰观者,真不啻霄壤分也” 。清人赵翼在《檐曝杂记》中曾有生动的描述:“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 。余内直时,届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时都院百官未有至者,唯内府苏拉往来 。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依柱假寐,然已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 。吾辈穷措大专恃读书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体乃日日如是 。既入书房,作诗文,每日皆有程课,未刻毕,则有满洲师傅教国书、习国语及骑射等等,薄暮始休 。然者文学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娴熟?宜乎皇子孙不惟诗文书画无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败理乱已了然于胸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