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早年是“愤青”
曹操没有了“疑冢”,还去疑谁?没有了《击鼓骂曹》,还能骂谁?我爱被“戏说”的曹操,因为它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风景 。我爱被“曹操墓”的“疑冢”,因为它是我们心中的文化景观 。
其实,还原历史中的曹操,毁不掉“戏说”曹操的文化风景——仍可《击鼓骂曹》 。找到曹操的安奉之墓,毁不掉“疑冢”根植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文化景观——仍可让“疑冢”继续存疑 。但是,阴阳转化,物极必反 。
当“曹操墓”以文化乃至教化的名义,被“吹”上了天,被“疑”成最受中国人关注的陵墓,甚至连秦始皇陵都莫敢与之争锋时,总会有人站出来“逞能”,去寻找曹操墓,让这个“气球”泄点儿气的 。
先民塑造“疑冢”、再造曹操,是文化再造,不关科学——至于目的,不必赘言,谁都知道 。而今考古确认曹操墓,就是捎带着破了“疑冢”,还是只关科学——至于目的,不必赘言,谁都知道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冲突,至少是质疑曹操墓真假风波的暴风眼之一 。但是,科学摧毁不了文化,一如科学摧毁不了宗教 。
再造的三国人物的忠奸义勇智仁等,近乎中国人心中的“宗教楷模” 。只要心存敬天畏人,科学是摧毁不了我们的信仰的 。难道因为考古确认曹操墓,我们就不读《三国演义》,就把京剧中的白脸曹操改画为关公的红脸不成?“击鼓骂曹”娱乐曹操固然是一种快乐,了解曹操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求知求真,也是一种快乐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写曹操,不远史实 。
曹操生于“谯”、挟天子迁都于“许”、被天子封王于“邺”、最后崩于“洛” 。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作为地名,“谯”字有6,“许”16、“邺”17、“洛”9——观乎曹操何时何因于此四地间换位,可察曹操缘何从“谯”的摇篮走入了“邺”的墓地 。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谯”、“许”、“邺”、“洛”4字第一个出现的,是“谯”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曹)嵩生太祖”——曹操生在哪里?没有交代,只说他是曹嵩的儿子,祖籍在安徽亳县 。曹操降生这年,是公元155年 。
少年曹操,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没人觉得他有什么了不起,只有咱河南老乡——商丘的桥玄、南阳的何颙认为他非同一般,桥老先生甚至对他说:“如今天下行将大乱,不是命世之才是无济于事;将来安定天下,就靠你了 。”
桥玄官居太尉,许一位顽皮孩子为忘年(桥玄比曹操大46岁),说这样的话,陡增了曹操的担当与自信 。曹操一生,一直不忘桥玄的知遇之恩 。每过桥玄坟墓,他都要祭祀,并曾撰写祭文,其云:国家感念您的训诫,读书人缅怀您的教诲 。我小时候登府拜访您,以顽劣的品质蒙受您的接受 。您对我褒奖称赞,就像孔子称赞自己不如颜渊 。士为知己者死,一直记在心上 。您还与我从容约誓:“我死后要是你路过我的墓前,不拿一斗酒、一只鸡祭祀我,车过三步叫你肚子疼,你不要怪我 。’这是当时的玩笑话,不是至亲笃好,又怎肯说这样的话 。现在祭祀您,不是怕您让我肚子疼,只是怀念旧情,悲自心起 。
公元175年(熹平四年),20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有了当官资格,并被授以“洛阳北部尉”,即一个区的公安局长——“洛”字第一次出现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曹操就干了件震动朝野的大事:将权势如日中天的大太监蹇硕的叔叔蹇图,给乱棒打死了 。
“洛”字第二次出现,曹操已经35岁,时在190年,天下已经大乱:董卓挟天子自洛阳迁都长安,“卓留屯洛阳,遂焚宫室 。”
- 泸州挖出汉墓棺壁画似伏羲女娲图
- 海昏侯墓发掘孔子屏风:推算孔子身高1.82米
- 蒙古灭金发生在哪一年?南宋为什么助蒙灭金
- 岳飞墓前的四个铁人身份,让秦桧夫妻永远向岳飞赎罪
- 慈禧太后陵墓陪葬品有哪些?
- 曹操大败乌丸后为何要重赏劝阻官员?
- 大太监李莲英陵墓之谜:死后棺内为何只有头?
- 微微一笑很倾城在哪个软件看
- 屋大维的姐姐是谁屋大维在哪次战役中打败安东尼
- 盗墓人恋100年女尸,将保存完好的女尸带回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