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非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认为英人跌倒不能起

林则徐是满清时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史》上册 , 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 是著名历史学家、近代史专家范文澜的看法 , 此观点一经问世 , 更被简化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被后人沿用 。其实 , 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初期 , 对于林则徐的评价还是多元的 , 但发展到后来 , 便只剩下褒扬、赞美与歌颂 。
应当指出 , 就焚烧鸦片、抵抗英军而言 , 林则徐当然是民族英雄 。唯将其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则不无可议 。当然 , 林则徐在作为钦差大臣受命查禁鸦片后 , 无论出于夷夏大防 , 还是出于了解对手 , 他的确做过一些了解外部世界的工作 , 比如“刺探夷事 , 翻译夷书” , 于是就有了辑录与翻译《华事夷言》《四洲志》《各国律例》等事迹 , 就此而言 , 不能说林则徐没有“开眼看世界” , 只能说他的视野极其有限——即使他看到了世界的巨大变化 , 但在应对上 , 仍然停留在封闭的园囿里 。
【林则徐非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认为英人跌倒不能起】我们不妨先看一下民国时期的史学界对林则徐是如何评价的 。著名历史学家、近代史专家陈恭禄认为:“林则徐……虽在交通便易之城 , 而亦不知外国之情况……其失败之主因 , 多由于对外知识之浅陋 , 以为英国毫不足畏 , 欲以武力恫吓解决 , 乃不辨明有罪无罪 , 一律围困之于商馆 , 使其饿而缴鸦片 。”(《中国近代史》 , 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另一位著名历史学家、近代史专家郭廷以则指出:“林文忠公则徐之为鸦片战争中的中心人物 , 这是中外所公认的 。但是就外国人的眼光来看 , 总以为他太自大 , 太强横 , 他对外的态度完全是传统的东方式的 , 不若和他同时同在此幕剧中占同样重要地位的满洲人琦善、耆英等具有外交家的风度与知识 。”(《近代中国史》 , 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
即使是范文澜 , 在赞颂林则徐的同时 , 也还保持了当时历史学界的部分共识:“林则徐的才能在当时虽然是第一流 , 但闭关时代的封建知识限制了他 , 使他对于中国以外的世界 , 尤其是资本主义的世界 , 茫然无知 。他起初和一般士人一样 , 抱着‘天朝声威’可以‘慑服夷人’ , ‘茶叶大黄 , 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 , ‘绝市闭关 , 尔各国生计从此休矣’一类自高自大不识时务的旧见解 。”(《中国近代史·上册》 , 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只不过 , 这些话在现实政治对林则徐的选择性利用方面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
来自外界的评价 , 当然是考察历史人物的重要维度 , 然而 , 从历史人物自身的言行来考察该历史人物本身 , 同样不失为历史研究的重要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