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故事简述赵括纸上谈兵为什么会失败?

纸上谈兵的典故出自何处?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有哪些?纸上谈兵的意思是?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近义词:华而不实 。
【纸上谈兵故事简述赵括纸上谈兵为什么会失败?】成语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 。
成语故事
相传赵国有一位差不多与廉颇齐名的上将军赵奢,多次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赵奢有一个儿子赵括,也读了许多兵书 。他除了读书,还喜欢在家里向客人演讲兵法 。赵括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所以宾客们都赞扬赵括精通兵法,称赞他真是一个将门虎子 。不知天高地厚小家伙,真的以为自己非常了不起,自认为天下第一 。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当时不少人都夸奖他,可是赵奢却不以为然 。他告诫儿子要多务实际,赵括的母亲问赵奢为什么,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必须以极其严肃诓谨慎的态度去对待,而赵括却把它看得很轻率,这就一定要坏事 。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 。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派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于是赵孝成王派军队接收了上党 。两年后,秦国派王龁把上党团团包围 。
赵孝成王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 。于是,廉颇带大军驻守长平,秦国也派大军向长平进攻 。战场经验丰富的老将军廉颇,根据敌我形势,在长平调兵布阵,准备与秦军打一场持久战 。任凭秦兵挑衅,廉颇只是坚守阵地 。这一下使秦军犯了难,因为秦军后方的补给线长,运输困难,难以持久 。两军对峙,时间长达三年之久,秦军已经慢慢地显出了疲态,前线的指挥官眼见即将不支,只好如实向秦王汇报 。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 。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于是,秦昭襄王派间谍携带千金贿赂赵国的权臣,并散布谎言说:“赵将唯马服君最良,其子赵括勇过其父,若使为将,诚不可挡 。廉颇老而怯,屡战俱败,为秦兵所逼,不日将降秦矣!”意识是说:廉颇已经老了,根本不中用了,他哪里还敢与秦兵打仗?因此只会死守,不会进攻!所以打了三年,还没有打退秦兵 。赵国如果要打败秦兵,除非是启用后起之秀赵括 。这时赵惠文王已死,赵孝成王即位,赵孝成王对廉颇的坚守政策早已不满,又听信了谎言,于是撤换廉颇,让赵括接替了廉颇职位 。
这时赵奢已死,其夫人请求赵王不要派她的儿子去长平 。理由是其丈夫生前嘱咐,说儿子只会吹牛,没有实际经验,把用兵打仗看得像小孩子玩耍一样 。而且当他一谈起兵法,就马上目空一切,好像四海之内,只有他一个人会打仗 。这种人不带兵倒也罢了,一旦带兵,一定要打败仗 。赵王不信,赵母只好请求赵王,如果将来儿子打了败仗,请不要罪及家族 。
公元前260年,赵括统率20万大军,来到长平,廉颇只好交出兵符,自个儿回家 。赵括总共率领四十万大军,他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针 。他下达命令:如果秦兵再来进犯,一定要迎头痛击 。如果敌人被打败,一定要马上乘胜追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