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风到来前曾有征兆元军将领不懂海文致征日失败

公元1275年 , 忽必烈再次向日本派遣使团 , 由礼部侍郎杜世忠和兵部侍郎何文著带领 , 要求日本称臣 , 以免再度兴师入侵日本 。
公元1275年4月15日, 元朝礼部侍郎杜世忠、兵部郎中何文著一行抵达日本长门国的室津 , 他们的计划是越过太宰府 , 与日本京都朝廷直接进行交涉 , 却被长门守护押送回太宰府 。太宰府接到北条时宗的命令 , 又将使团成员送至镰仓 。
这是忽必烈所派出的使团第一次来到镰仓 , 但是迎接他们的不是谈判桌 , 甚至不是以往的拒绝 , 而是日本武士的斩首极刑 。这一次 , 年轻的北条时宗态度更为强硬 。
公元1275年9月7日 , 使团主要成员共计五人全部被拉到镰仓郊外的龙口斩首 。
临刑 , 杜世忠作此绝命诗篇:
出门妻子赠寒衣 , 
问吾西行几日归?
来时徜佩黄金印 , 
莫见苏秦不下机 。
杜世忠的悲剧一方面是因为幕府“为他们最近的成功而骄傲,相信上帝能挽救他们” , 更多是源自于镰仓幕府的武家政权特质 。
日本学者今谷明对此所作的分析可以说是相当客观的:“被置于长期锁国状态下的为政者的无端猜疑 , 往往容易引起国家之间的悲剧 多次杀害元使节的得宗政权就是其典型 。既然杀害了外交使节 日本方面已经违反了规则 , 那么文永、弘安的战争就不能单纯地看作元的单方面侵略了 。”
在被北条时宗处死的使者中 , 有汉人也有高丽人 , 还有畏吾儿人 。
忽必烈不可能忍受这般侮辱 。
在当时 , 蒙古人作为一支古朴的民族 , 其杀戮成性代表了它落后的一面 , 但是他们也更加坚定地认为斩除使者是两国交往的大忌 , 是对自己最大的污辱 。
早在公元1218年 , 当花剌子模国王处死了成吉思汗的使者和商队后 , 就曾引起成吉思汗的极大愤怒 , 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即因此而爆发 。
忽必烈与他的祖父一样 , 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惩罚日本 。他一方面多方招募军队、筹集物资 , 另一方面决心与日本周旋到底 , 继续“任性”地派遣使者要求日本迅速朝贡称臣 , 他似乎是要验证日本人到底能把自己轻视到何种程度 。
公元1275年2月末 , 元世祖忽必烈将由南宋降卒组成的“蛮子军”一千四百人派往高丽 , 进扎在海州(黄海道海州)、盐州(同道延安)、白州(同道白川)三地 这三州一直以来都是蒙古军团的屯田驻地 。
9月 , 大都方面又派人探索到日本的新海路 , 并命高丽再次修造战舰 。
10月 , 高丽任命金光远为庆尚道都指挥使 , 负责修建战舰 。
11月 , 高丽王室又向庆尚道征发羽毛和铁材 。
公元1276年正月 , 高丽方面突然接到了停止对日战备的诏书 。其原因并不在于元世祖忽必烈接受了高丽君臣的“哀哀之诉” , 而是因为在中国大陆长江以南的宋元战场上 , 元军自公元1273年2月攻陷襄阳后 , 长驱而下直取江南 , 但战事进展并不顺利 。江南的江湖人、平民百姓、南宋正规军这些民间和官方力量成为元军阻碍 。但战事毕竟在艰难推进 , 公元1274年正月 , 南宋安庆府宣告沦陷 , 府知事范文虎向元朝投降 。公元1275年 , 建康又陷 , 元军兵锋直指南宋首都临安 。一路打来 , 南宋军民坚强的抗战意志 , 使忽必烈认为临安绝不是那么容易就打得下来的 。所以忽必烈就先停止对日征伐 , 以灭亡南宋为要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