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帝国需要强大的对手:唐朝周边军事力量( 三 )


三、 吐蕃(Tibet)
吐蕃(bō)是西藏高原的政权,关于其族源,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出自西羌 。贞观三年(629),十三岁的松赞干布(汉文史籍称弃宗弄赞)任吐蕃赞普,两三年间,平定内乱,征服邻国,建立起统一各部的吐蕃国 。
吐蕃人或逐水草畜牧,流动居处,但建筑很多城郭,以定居为主,经营农业 。吐蕃征兵用金箭作凭证,百里立一亭燧,发现敌情,立即举烽报警 。吐蕃人崇尚武功,弓箭不离身 。吐蕃军令严肃,每次作战,前队全部战死,后队才进兵 。朝野上下看重作战丧生,瞧不起病终 。如果几代人都是阵亡,被看作是上等人家 。对于临阵败北的人,头上悬挂狐狸尾巴,以奚落他胆怯如同狐狸,并当着稠人广众处死 。风俗以为这样死掉,十分丢人 。
吐蕃和邻国相处,不是侵略抢劫对方,就是以武力胁迫对方就范 。松赞干布为了达到同唐朝公主结婚的目的,率众二十余万,迫近唐朝边境,扬言:"若大国不嫁公主与我,即当入寇 。"唐朝把文成公主嫁给他,他还是以这种思维方式对待问题 。唐太宗去世,唐高宗继位,他致书唐朝,说:"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 。"吐蕃兴起后,积极向外扩张,和唐朝虽然和亲,不曾手下留情 。松赞干布时期,宰相禄东赞足智多谋,"讲兵训师,雅有节制" 。吐蕃所以能兼并诸羌,雄霸本土,多出于他的计谋 。松赞干布去世,新赞普年幼,"国事皆委禄东赞" 。禄东赞的儿子钦陵、赞婆等"皆有才略",在禄东赞去世后"专统兵马" 。"钦陵每居中用事,诸弟分据方面,赞婆则专在东境,与中国为邻,三十馀年,常为边患 。"(《旧唐书》卷196上《吐蕃传上》)吐蕃侵略唐朝的属国吐谷浑,吐谷浑统治者逃到唐朝的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向唐高宗告急求援 。咸亨元年(670),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任逻娑(拉萨)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十多万讨伐吐蕃 。唐军行至青海大非川,被钦陵打败,吐谷浑沦陷 。从此,吐蕃连年寇边,并和唐朝争夺西域,咸亨元年(670),占据唐的安西四镇龟兹(qiūcí,今新疆库车)、焉耆(今新疆焉耆)、于阗(今新疆和田)、疏勒(今新疆喀什噶尔),完全控制西域 。武则天长寿元年(692),武威军总管王孝傑大破吐蕃,收复安西四镇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又应吐蕃请求,以金城公主嫁给其赞普 。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吐蕃请求唐朝把河西九曲地区让给自己,以作为金城公主的汤沐地 。"吐蕃既得九曲,其地肥良,堪顿兵畜牧,又与唐境接近,自是复叛,始率兵入寇 。"(《旧唐书》卷196上《吐蕃传上》)这是唐睿宗始料不及的,为了防范吐蕃,景云二年(711)设置了河西藩镇(驻今甘肃省武威市) 。开元元年(713),唐玄宗又设置陇右藩镇(驻今青海省乐都县),开元五年(717)设置剑南藩镇(驻今四川省成都市) 。开元二年(714),吐蕃十多万众入寇,掠夺牧场的羊马 。后来又发生小勃律战役和石堡城战役,争夺对西域的统治,藩镇兵力使胜利有了保障 。安史之乱爆发,藩镇部队从西北撤回内地平定叛乱,吐蕃乘机占据河西、陇右地区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吐蕃攻陷长安,虽然很快由郭子仪收复,但长安西侧成了吐蕃军队出没的地区 。吐蕃在与大食(阿拉伯)角逐和内部争权夺利的武装冲突中,力量受到削弱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沙州(治今甘肃省敦煌市)汉人张议潮率领汉人起义,赶走吐蕃长官,收复今甘肃、新疆、青海境内十一州土地,由于道路不通,三年后奉地图献唐廷 。唐宣宗在沙州置归义军,任命张议潮为节度使 。河西、陇右地区经百年之后,才回到唐朝的怀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