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文学成就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史记的贡献
史学
一、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
《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 , 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 。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 , 开启先例 , 树立了榜样 , 于是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而起了 。通史家风 , 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
二、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
中国古代 , 史学是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的 。所以史部之书在刘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艺文志》里 , 都是附在《春秋》的后面 。自从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 , 作者继起 , 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 。于是 , 晋朝的荀勖适应新的要求 , 才把历代的典籍分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 , 乙部记诸子兵术 , 丙部记史记皇览 , 丁部记诗赋图赞 。从而 , 史学一门 , 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才取得了独立地位 。饮水思源 , 这一功绩应该归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
三、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
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 , 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 。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 , 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 , 秩序井然 , 再加以视线远 , 见识高 , 文字生动 , 笔力洗炼 , 感情充沛 , 信手写来 , 莫不词气纵横 , 形象明快 , 使人“惊呼击节 , 不自知其所以然” 。(《容斋随笔·史记简妙处》) 。其中 , 《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列入小学生语文实验教科书第18课《将相和》 。
文化
《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 , 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首先 , 从总体上来说 , 《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 , 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 。
《史记》所写的虽然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 , 但是 , 通过“互见”即突出人物某种主要特征的方法 , 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 , 以及在细节方面的虚构 , 实际把人物加以类型化了 。
在各民族早期文学中 , 都有这样的现象 , 这是人类通过艺术手段认识自身的一种方法 。只是中国文学最初的类型化人物出现在历史著作中 , 情况较为特别 。
由此 , 《史记》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 。在后代的小说、戏剧中 , 所写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 , 有不少是从《史记》的人物形象演化出来的 。
小说
在武侠小说方面 , 除了人物类型 , 它的体裁和叙事方式也受到《史记》的显著影响 。中国传统小说多以“传”为名 , 以人物传记式的形式展开 , 具有人物传记式的开头和结尾 , 以人物生平始终为脉络 , 严格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 , 并往往有作者的直接评论 , 这一切重要特征 , 主要是渊源于《史记》的 。
后世小说多以《史记》为取材之源 。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和寒川子的《战国纵横》 。
戏剧
戏剧方面 , 由于《史记》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 人物性格鲜明 , 矛盾冲突尖锐 , 因而自然而然成为后代戏剧取材的宝库 。
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所载 , 取材于《史记》的剧目就有180多种 。据李长之统计 , 在现存132种元杂剧中 , 有16种采自《史记》的故事 。其中包括《赵氏孤儿》这样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名作 。已经失传的类似作品 , 当然更多 。到后来的京剧中 , 仍然有许多是取材于《史记》的 , 如众所周知的《霸王别姬》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