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酝酒法》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蒸馏酒之源终归东方 饮酒吉尼斯记录

吉尼斯世界纪录一直有社会活动的“奥林匹克”之称,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影响 。此前,《九酝酒法》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蒸馏酒酿造方法”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官方认证 。
古井贡酒明清酿酒遗址
曹操进献《九酝酒法》
曹操在《上九酝酒法奏》中说:“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 。法用曲二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日渍曲,正月冻解,用好稻米,漉去曲滓,便酿法饮 。曰譬诸虫,虽久多完 。三日一酿,满九斛米止,臣得法,酿之,常善;其上清,滓亦可饮 。若以九酝苦难饮,增为十酿,差甘易饮,不病 。今谨上献 。”
据《齐民要术》和《魏武帝集》记载,曹操向汉献帝进献家乡产的“九酝春酒”、器物和酿酒法,发生于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 。因李傕郭汜作乱,死者万数,两都残破,汉献帝君臣被迫流浪,失去了帝王的体面 。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因当时宫中器用匮乏,遂进献了各种器物和酿酒方法,解决了汉献帝客观的生活困难 。
由此来看,曹操进献《九酝酒法》的时间应不迟于公元196年,距今也有1823年的历史 。《齐民要术》详细解析了曹操的《九酝酒法》,并积极推广其实用技能 。《九酝酒法》使用的连续投料和分次投料法,是控制糖化动态,促进酿酒效率的得力措施 。其用曲方法已经接近今天的霉菌深层培养法,原料使用方法与今天的酒醅用料法类似 。东汉时期出土了大量蒸馏器,客观上也有了制造蒸馏酒的条件 。曹丕在《典论》中论述道:“百司湎酒,一斗值千文 。”东汉《九章算术》中也有云:“今有醇酒一斗,直钱五十;行酒一斗,直钱一十 。”意思是“清洁的美酒每斗只要五十钱,浊酒则是每斗十钱 。”经过曹操改良的《九酝酒法》,发酵期延长、酒精度提升,虽然蒸馏酒在当时没有占到主流,但已经获得达官贵人的青睐 。
《九酝酒法》产生后,并没有昙花一现,而是深刻影响了后世安徽亳州的酿酒业发展 。从曹操开始,到东晋名士阮籍、张华,再到白居易、元稹等,“九酝春酒”是中国文字持续记载时间较长的酒名 。据王赛时著《中国酒史》考证,自东汉至元明,很多地区都广泛沿用了《九酝酒法》的工艺 。
古代名酒产区亳州
《九酝酒法》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以谯县(亳州旧称)人民长期的酿酒经验中积累形成的 。《九酝酒法》的产生地亳州有着非常悠久的酿酒历史 。早在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亳州便已是先民聚集之地 。亳州地区发现了如尉迟寺遗址、傅庄遗址、钓鱼台遗址、后铁营遗址、青凤岭遗址等先民遗迹,出土了许多先民饮酒使用的陶尊、陶甑、陶罐、陶鬶和高足杯等 。这些都说明,早在5000多年前,亳州地区就已经出现了酿酒活动 。
钓鱼台遗址还曾出土了炭化小麦籽粒 。1955年,该遗址内出土了一件盛装碳化小麦的陶鬲,经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测定,距今约4500年左右 。据有关专家统计:钓鱼台遗址中发现粮食堆积为100立方米,折合重量5万公斤 。由此来看,当时已有了大量的粮食结余,为酿酒提供了所需条件 。
亳州之名来自商汤定都于亳,作为历史上的商都,酿酒技术较为早熟 。商人已经能够使用酒曲酿酒,并能通过控制发酵程度来调节酒的口感和度数 。《尚书·说命下》相传为武丁所作,武丁赞美傅说“若作酒醴,尔惟曲蘖 。若作和羹,尔为盐梅” 。酒、醴、曲、蘖则是商人酿酒的技术术语 。
春秋战国时期,亳州之地先后归属焦、陈、徐和楚国,亳州北部则归属宋国所有 。亳州的城父镇至今仍有楚国旧城遗址,该城遗址周长约8公里,亦出土了许多饮酒器,至今在城父镇还流传着楚灵王醉酒失国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