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史前文化谱系:从1万年前的李家沟文化到龙山晚期的古国 河南历史之最模板图片大全

郑州大河村出土彩陶双连壶
文/秦存誉
【河南史前文化谱系:从1万年前的李家沟文化到龙山晚期的古国 河南历史之最模板图片大全】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及其团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的发掘,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河南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发掘与研究由此起步 。百余年来,经过中国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河南地区发现、发掘了大量反映文明化进程的遗址,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丰富且关键的实物资料 。
李家沟—裴李岗时期李家沟—裴李岗时期是河南地区的文明肇始期,绝对年代距今约10000—7000年 。大致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李家沟时期,以李家沟文化、裴李岗文化前期为代表;第二阶段即裴李岗时期,以裴李岗文化后期为代表 。
李家沟文化位于豫中北部的双洎河流域,裴李岗文化前期位于豫中南部的沙澧河流域,两种遗存之间尚未发现其他同时期遗存 。从陶器组合来看,前者均为直口桶形罐类器,后者有角把罐、双耳罐、罐形壶、方口盆等 。结合河南周边地区的考古发现,李家沟文化似与南庄头、四台一类遗存更为接近,裴李岗文化前期则与上山、桥头一类遗存接近 。这或许反映了河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早在距今1万年前后就呈现出南、北并行发展的趋势 。
裴李岗石磨盘、石磨棒
裴李岗文化前期,贾湖一期部分先民西迁,在豫西西部发展出以班村、关家等为代表的班村类型 。其余先民留在原地继续发展,至裴李岗文化后期开启了新一轮的迁徙活动 。其北向进入环嵩山地区取代或与当地原住民融合形成裴李岗类型,后者又北向抵达豫北北部,在与磁山文化的交流中,形成以花窝、八里庄等为代表的花窝类型 。至此,裴李岗文化分布范围遍及河南大部,并以内涵丰富、存续长久、分布广泛、技术先进、辐射深远而成为黄河中下游的文化中心和区际交流中心,形成了“早期中国文化圈”的雏形 。
总的来说,李家沟—裴李岗时期先民开始定居,并烧制陶器、磨制农具、种植农作物(粟、黍、稻)和饲养家畜(猪、狗),标志着农业社会的到来 。尽管尚处于较低水平的食物生产状态,但已能窥见文明的曙光,如贾湖先民懂音律、明数卜、知天文、晓祭祀 。这些技术工艺、知识体系、思想观念和宗教意识随着裴李岗文化的迁徙而流播开来,使黄河中下游地区皆“裴李岗化” 。
仰韶时期仰韶时期是河南地区的文明发展期,绝对年代距今约7000—4700年 。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仰韶早期,以后岗一期文化、枣园文化等为代表;第二阶段即仰韶中期,以庙底沟文化为代表;第三阶段即仰韶晚期,以秦王寨文化前期、西王村文化、大司空文化等为代表 。
仰韶早期,豫西地区在零口文化的影响下形成枣园文化,继而过渡为东庄类型 。豫北地区在镇江营一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后岗一期文化,随后对外迁徙扩张,包括豫中、豫东等在内的地区被其囊括 。下王岗、沟湾、八里岗等遗址出土的仰韶遗存带有以上文化因素,同时也有本地和江汉文化因素,表明此时的南阳盆地已成为中原与江汉地区碰撞、交流与融合的重要区域 。
仰韶中期,东庄类型最终嬗变为庙底沟文化 。这是一支极为繁荣且具有张力的考古学文化,以彩陶为纽带向周边地区扩散和输出影响,东到大海,西抵甘青,北越蒙辽,南至长江,堪称史前中国的艺术浪潮 。此时,河南乃至中原地区的文化面貌空前一致,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考古学文化整合,学界多称之为“庙底沟期”或“庙底沟时代”或“西阴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