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用真情照亮戒毒女性“回归路”

河北日报采访人员 尹翠莉
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戒毒难,除了戒毒者自身的意志力是一个重要因素,社会环境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2019年6月25日,省妇联权益部、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在省直妇工委、省女法官协会、省女检察官协会、省律师协会、省心理干预协会等单位和组织的支持下,发起成立了“知心姐姐”戒毒帮扶志愿者团队,对强制戒毒女性“一对一”的帮扶。
两年来,这支由法官、检察官、律师、心理咨询师、媒体采访人员、医务人员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女性志愿者团队先后吸纳社会各界优秀女性49名,结对帮扶社区康复人员50名,出所22人,目前无一人复吸,初步探索出一条社会参与戒毒康复的河北模式。省禁毒办特别赠予团队“大爱塑新生”的牌匾予以鼓励。
建立信任,用尊重和真诚做戒毒人员的知心人
“让她重返社会,不再沾染毒品,过上普通的生活,这是2019年6月份决定帮扶她时的愿望,但没想到会有如此好的阶段性成果。”加入“知心姐姐”团队两年之际,负责人乐心(化名)写下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乐心是个热心肠,除做好日常工作外,多年来一直致力公益事业。因工作关系,她曾多次与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打交道,看到那些因种种原因吸毒的年轻女性,常常惋惜又心痛,“我们在思考,能否探索一种日常的帮扶办法,用细水长流的关爱帮助她们早日回归社会。”
初心是好,但和戒毒人员结对后,帮扶工作却困难重重。
“跟她们打交道,最难的是得不到她们的信任,没有信任,怎么走进她们心里?”乐心想了多种办法,后来,选择每个周六晚上与帮扶对象聊天,“我在微信上和她热情地打招呼,甚至没话找话,刚开始她一直不冷不热,我能做的只有放平心态,坚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的耐心聊天,让帮扶对象小红的心有了松动。有一天,因为一件事情小红主动找乐心求助。
“我觉得她需要我了,心里美滋滋的。”乐心马上联系了一位朋友,解答了小红的难题。
信任逐渐建立起来了,小红遇到问题就找乐心帮忙,乐心每次都耐心解决。时间久了,小红对乐心的称呼从“大姐”变成了“姨”。
和乐心一样,其他知心姐姐也通过各种方式得到帮扶对象的认可。“一人一策,从身边家人入手、陪她做喜欢的事情、用自己的专业打动对方,无数充满爱和尊重的努力后,戒毒姐妹们越来越把知心姐姐当作亲人。”
疫情期间,不方便到戒毒所里开展帮扶,知心姐姐们便多次给帮扶对象写信,鼓励她们向上向善。
“我写给小安的信,小安分享给了队里其他戒毒姐妹,她们也很受鼓舞。”知心姐姐们还精心录制了“知心姐姐寄语”小视频通过女所民警传递给戒毒姐妹,为她们加油鼓劲。
谈心、赠书、书信交流、出所后家访、日常沟通……两年来,无论工作忙碌、家中有事还是身体不适,知心姐姐们一直与帮扶人员真诚交往,尽全力呵护她们,慢慢帮她们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科学帮扶,用专业知识重构社会关系
“都是你们的错,你们所有人都不相信我,你们所有人都看不起我……”两位知心姐姐分别扮演戒毒女性和志愿者,进行共情练习,这是6月25日下午,在省禁毒办、省妇联、省司法厅共同召开的河北省社会参与禁毒暨知心姐姐戒毒帮扶工作研讨推进会上,来自山西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两位专业戒毒社工,为“知心姐姐”戒毒志愿者帮扶团队和戒毒所民警进行培训的情景。
像这样的专业培训,是“知心姐姐”团队的常态化学习内容之一。据介绍,为了推动项目组织化、专业化、科学化发展,“知心姐姐”团队制定了章程和行动指南,明确了帮扶原则、工作纪律和定期培训的制度,先后邀请多位专家就禁毒相关法律、心理学、传统文化、社会工作方法等专题开展培训并经常通过线上线下不定期开展帮扶经验的交流、团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