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马超打得曹操割须弃袍的致胜武器是什么?

首先马超的军队,是一支重视技术型的军队 。它具备使用这样作战方法的本钱 。西凉健儿是当时身体最好的中国军人,也只有他们,才能够有效的使用需要极大膂力的标枪 。马超军的盾牌,实际上就是斯巴达希腊式盾牌的翻版,这种盾牌高度达到1 。7米,宽度80公分,除了前进的时候,兵士基本都是把盾牌立在地上作战,如同一座工事 。推进时则如浮动的城池,弓箭根本拿他们没办法 。曹军大概在中原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军队,极不适应,所以一交手就连连失利 。但是马超军队轻视射术的结果就是许褚保护曹操跳水的时候,没有有力的远距离攻击兵器 。如果再进一点,老曹早就让标枪扎成刺猬了 。这样一支军队打击周边那些散漫的少数民族当然不在话下,难怪马超被尊为神威天将军了 。
那么,马超军团的悲剧命运又是怎样决定的?谈马超军团的覆灭,真有英雄末路的感慨 。风轻扬兄曾评述马超对曹操未占上风,这是事实,但想想假如现在甘肃省和全国对抗,打个平手这战斗力谁强也就很容易评价了 。马超军团的消失也使西方军事思想对中国的第一次影响几乎销蚀殆尽 。因为像马超这样的重装部队,在中国的大部分战场是不适合的,潼关以东和以北是大片的平原和草原,在这个中国主要的边防地带,宽阔的战线使机动成为重要的要求,道路并不规范,河流稀少,辽阔而没有遮蔽的戈壁,草原是战斗的主要场所,这正是骑兵驰骋的良好地域,要想歼灭少数民族的骑兵,也就是汉民族的主要敌人,必须比敌人更快,更早的发现敌人,并能更快的集中优势兵力(汉族军队在个人战斗能力上逊于游牧民族),这是汉朝从征伐匈奴中得到的建军经验 。马超背后很好的地型保障,因此无法弥补其机动力不足的缺点 。这也就此决定了马超军团的军事模式难以在中国军事思想中产生重要影响 。南方,是险峻的汉中,益州等秦垅山岳地带,也是渭水之战后到投靠蜀汉前马超军团转战的主要地域,这些地区,道路崎岖,地理复杂,作战时马超军根本无法展开所谓鱼鳞阵式的罗马军阵 。这些让它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
【揭秘:马超打得曹操割须弃袍的致胜武器是什么?】而马超的对手曹魏骑兵,纪律性很强,而且已经装备了马蹬,别小瞧这个小玩意儿,西方的骑兵当时可都是骑在光背马上的,稍微一撞就会掉下来,所以只能打奇袭 。中国出土马蹬最早的是东晋,制式已相当完备 。考虑到西晋仅延续了28年,三国时期已经使用马蹬基本是可以认定的 。再提曹军一日一夜追击500里,如果没有马蹬,大概这些骑兵半路上就全都掉下来,也不用打了 。马蹬的使用使骑兵控马和战斗能力大幅提高,因为曹操在对抗西凉军队初期失利的情况下,曹军中的意见是虽然马超的标枪厉害,但也不难对付,就是采用"强弓硬弩" 。这里的关键是弩 。这种弓尺寸不大,但弓弦崩的极紧,有近距离射穿一头野牛的记录,开这样的硬弓是中原兵士体质所无法承受的 。
具体到马超和曹操的对决,曹操采用的是消耗战术 。西凉马氏军队和罗马军一样,对后勤依赖很重,比如标枪射出去就不能再用了(枪头会折断以免对手拾起来反击),步兵也不方便象骑兵那样到周围劫掠 。另外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退却中如果是有秩序的缓缓后退,依靠相互掩护就很难击破,如果是溃败,就会一败不可收拾 。马超军引以为豪的斯巴达式盾牌,快速撤退的时候无法带走,只有丢弃 。没有了盾牌,机动性又差,只有被包饺子了 。这就是马超一仗大败后被曹操紧紧追击,最后只剩几十骑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