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讯|从村民到专家,一场接力“鲸”险大救援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7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从村民到专家,一场接力“鲸”险大救援:浙江12头“迷路”瓜头鲸生死营救始末》的报道。
【 电讯|从村民到专家,一场接力“鲸”险大救援】因为搁浅,浙江台州12头“迷路”的瓜头鲸曾一度陷入死亡泥潭;因为数百人的“生死营救”,它们中有6头已游向“回家之路”。
在常年赶海的渔民眼中,这些充满灵性的生物被称为“海子”,意为“大海的儿子”。救援人员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它们早日回归大海。
从云南保护大象,到浙江挽救鲸豚,随着社会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逐渐浓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温暖故事,正不断涌现。

电讯|从村民到专家,一场接力“鲸”险大救援
文章插图

7月8日,工作人员托扶着正在输液的瓜头鲸。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林光耀摄
海滩上的“不速之客”
7月6日清晨,61岁的浙江台州临海上盘镇旧城村村民徐周芽和往常一样,提着塑料桶,去头门港北洋坝滩涂赶海。
夏日阳光炙烤着海岸,岸边却聚集着人群。远远望去,徐周芽看到海滩上闯入了一群“不速之客”——10余头黑色“大鱼”横七竖八地在淤泥中挣扎。
虽然在海边生活了大半辈子,但她从未见过这种生物。
“趴在烂泥里,不能游了,身子不会动,尾巴一直在拍。”徐周芽问了现场的人,弄清楚“它们不会咬人”后,加入救治队伍中。
“它们的头插在泥巴里,我就把泥巴挖下去,让它把头抬起来。”村民郑桂芬也在救援小队中,她说,看到它们好像在流眼泪,很心疼,就想无论如何也要救活它们。
越来越多的村民爬下坝头,在过膝的淤泥中帮它们脱困。“用塑料桶接来水喂它,它就张开嘴,还能听到大鱼的叫声。”徐周芽说。
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三四百斤重的“大鱼”,被村民们合力推进徒手刨出的水坑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接到报警后赶到现场时,已有几百人聚集在这片滩涂。
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的海边救援,临海市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大队长朱雨朋整张脸被晒得黑红。他回忆,“当时已有3头瓜头鲸失去生命体征,剩下的9头需要马上施救。”

电讯|从村民到专家,一场接力“鲸”险大救援
文章插图

救援人员帮助瓜头鲸保持生命体征平稳。(临海宣传部供图)
“在各地专家抵达现场之前,先维持它们的生命体征平稳。”朱雨朋说,在专家远程指导下,他们迅速形成了一系列救援方案:给瓜头鲸浇水保持湿润度,用水清洗鼻孔确保呼吸通畅,使用冰块为搁浅的瓜头鲸降温……
“鲸豚类动物生活在水中,暴露在空气里身体容易干裂。在太阳的暴晒下,鲸豚类的体温容易升高导致死亡。”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说,把鲸豚的身体摆正,确保排气孔露出来,能让鲸保持正常呼吸。
太阳越来越大,村民们找来竹竿和床单等物品,搭起简易帐篷为“大鱼”遮阴。因为温度高,村民又接力运水,浇在它们身上,帮助它降温。
当天下午,来自杭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等地的多支专业队伍也相继赶来救助。经过专家现场确认,搁浅的鲸豚名为瓜头鲸,属于海豚科,因尖瓜状的脑袋而得名。
“暂时无法确定搁浅的原因,但鲸类搁浅一般是身体出现问题。”杭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技术负责人刘全胜说,在救援过程中他们曾尝试把其中一头瓜头鲸放归,但发现它还是反复冲滩。“如果它们生病了,放生之后还有可能继续搁浅。”
专家商讨后决定,先将它们运离海滩暂养,待救治后身体有所恢复再放生。大约数十名救援人员在淹到胸口的海水中,把搁浅的瓜头鲸通过担架抬出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