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作物风险区划

农业作物风险区划【农业作物风险区划】农业作物风险区划是具有相同农作物,相似风险种类、发生频率和强度的生产风险区域 。农作物风险区划是根据农作物生产面临的风险,依据其种类、发生频率和强度以及时空分布的分异性特徵,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按照一定原则在地域上区别开来,以便于科学合理地釐订农作物保险费率,使支付相同价格的农民可以购买同质的农作物保险单,亦即使保费负担与保险责任相一致,同时便于加强经营管理 。保险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坚持风险的同一性 。农作物生长都是在特定的空间和环境 (地理、土壤、气候、社会经济和技术等)条件下进行的 。
不同的空间位置、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种农作物所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甚至在很小的範围也有很大的差异 。风险的不同,造成农作物产量损失程度和损失的频率分布也不相同 。因此,在以预期农作物产量为保险标的,以产量损失为责任的农作物保险中,坚持风险同一性原则,首先要根据农作物风险差异和产量损失差异进行区划,或者对不同农作物进行风险等级识别 。从而为确定费率等级和不同费率等级适用的範围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基础 。目前,我国在农作物保险的试办工作中,绝大多数地方没有进行风险区划,也不可能釐订不同风险区的费率 。一般是在一个县 (或更大)範围内实行统一费率 。而事实上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气候覆杂、作物种类繁杂,绝大多数县的境内不同地区就同一种作物生产所面临的风险,无论是种类、强度和发生频率都差异很大,同一作物的产量分布类型和损失频率同样极不相同 。因此,如果实行自愿投保,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就很难避免,这也正是近年来农作物保险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 。即使靠行政手段实行大面积统保,在统保的範围内实行统一的费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防止逆选择的目的,但由于费率不反映风险等级,对于保户而言,风险大的区域保户容易投保,因为他们获得赔款的机会较大,而风险相对较小的区域,保户可能不愿投保,因为他们获得赔款的机会较小,这样将会带来不少副作用 。划分农作物保险的风险区域或确定不同地区的风险等级,再在划分风险区域或风险等级的基础上釐订区划费率,是很多开展农作物较早的国家的共同做法和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