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州博物馆


莒州博物馆

文章插图
莒州博物馆【莒州博物馆】莒州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位于县城东部新区,该馆占地面积29亩,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2009年9月8日开馆启用并免费开放,年接待观众10万余人次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莒州博物馆
类别:国家二级馆
地点:山东省莒县
竣工时间:2009年9月8日
开放时间:1989年,对外开放
馆藏精品:绿穿孔玉铲、鸟兽纹规矩镜、龙凤纹仪杖、裸人方鼎、双鋬白陶鬹
地理位置:山东省莒县
发展历史根据古代文献记载,莒为少昊之后,东夷重要的一支 。建国以来考古发现的沂水南洼洞、日照秦家官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存,说明远在数十万年以前鲁东南地区已有人们在此劳动生息 。此后,这一地区发现的众多的距今2万年至1万年前的细石器文化遗存说明这里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重要的发祥地区之一 。莒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春秋时期莒国都城所在,是山东东南部地区的文化中心和代表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发达的莒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古代历史文明遗存,文物胜迹更如群星璀璨 。莒地古城堡遗址达十几处,古遗址、古墓葬已发现1291处 。
莒州博物馆

文章插图
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製大口尊上的图像文字,把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推了1500余年 。凭藉着辉煌的历史和影响力,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始建于1976年的原莒县博物馆到2005年馆藏文物达12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余件,不少是举世罕见的一级文物 。但是随着莒县经济文化的发展,莒县博物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为了进一步宏扬莒文化,打造莒文化品牌,提升莒县文化品位,更好的展现城市形象,于2005年开始筹建新馆——莒州博物馆 。莒州博物馆总投资7500万元、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馆藏文物20000余件,位于县城东部新区,紧靠县城主路振兴东路,交通便利,相关配套齐全,区位优势显着;另一方面,展览大楼共分四层,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展览空间增大,展出文物由原来的800余件增加至目前的2000余件;同时,整个展区设计、展览方式更为科学,使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方便游客参观,同时还增加了休息区和排椅供游客休息 。1976年,莒县博物馆成立,位于县政府东边,是一间仅有20平方米的小平房;1979年,扩大到200平方米;1986年,在县城青年路南端建了陈列楼,建筑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1989年,对外开放,与青州博物馆、滕州博物馆并称为山东省三大县级博物馆;莒州博物馆时期2005年,开始筹建;2005年11月4日,山东省省长韩寓群专门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省发改委、财政厅、建设厅等部门,就莒州博物馆规划和建设资金等给予支持;2007年4月3日,莒州博物馆开工建设;2007年10月23日,主体框架封顶;2009年8月17日,莒州博物馆启用筹备工作会议召开;
莒州博物馆

文章插图
2009年9月8日,新建成的莒州博物馆在莒县隆重开馆 。建筑布局莒州博物馆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共有13个展厅,馆藏文物12000余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文物200余件 。该馆展陈由基本陈列、馆藏精品展览和临时展览3部分共7个专题陈列 。展厅分别为历代石刻厅、文心雕龙厅、近现代革命史厅、东夷序曲厅、文明曙光厅、莒国春秋厅、城阳史影厅、文物遗珍厅、书画精粹厅、当代书画厅、毋忘在莒厅、刘勰纪念馆和3D影院 。展厅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展出以莒文化载体为主的文物2500余件,充分展示莒县文化的悠久和博大精深 。馆藏文物陶尊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 。距今约5000年前的礼器,1960年陵阳河遗址出土 。器高52厘米,口径30厘米,壁厚3厘米 。夹砂灰陶,侈口,口沿外折,深直腹,下部渐收成尖底 。火候较高,胎骨坚硬,器体甚重 。器身饰浅篮纹 。腹上部刻有陶文“”此类陶文莒县陵阳河、大朱家村、杭头等三处遗址均有发现,现已出土八种类型20个单字 。在莒县陵阳河、大朱家村遗址正东方,分别耸立着寺崮山 。屋楼崮两座山峰 。每年春分、秋分时节,早晨红日正从山顶冉冉升起,就依稀呈现出“”形图像 。这是莒地先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长期观察太阳发现了春秋二分的天文奥妙 。“”是东海之滨的莒人为祭祀太阳神,因形见义,随体诘 的杰作 。最初为祭祀的祭文,反映一个事物 。随着汉字的发展,而后演化为一个单字 。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将其解释为“旦”字 。字上部的“”像太阳,中间的“”像云气,下部“”像山峰 。宛然如绘 。写成楷书责作“” 。它已具备了汉字音、形、义的因素,并正向臻于成熟的汉字发展 。与甲骨文极为相近,但远远早于甲骨文1500多年 。应是汉字的祖形,是中华民族5000年前由蒙昧进入文明的重要标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