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云|父子两代“军转警”的故事:“我渐渐成为了你”

大部分的中国父亲
沉默寡言
就像朱自清笔下的父亲
经常以背影出现
我的父亲
也是如此
直到我长大后
跟随父亲的足迹
当了兵、从了警
才读懂父爱的厚重与伟大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对于我来说
不仅仅是一种血脉的传承
更是信仰的传递

陈文云|父子两代“军转警”的故事:“我渐渐成为了你”
文章插图
陈思贵(父亲)
【 陈文云|父子两代“军转警”的故事:“我渐渐成为了你”】陈思贵,1965年6月参军入伍,在武警云南总队楚雄支队服役,1970年6月转业到昭通市鲁甸县公安局,1984年4月因病去世。

陈文云|父子两代“军转警”的故事:“我渐渐成为了你”
文章插图
陈文云(儿子)
陈文云,陈思贵之子,1992年12月参军入伍,在武警云南总队昭通支队服役,1995年12月转业到昭通市鲁甸县公安局从警至今,现任鲁甸县公安局副政委。
人会缺席,爱会永存
陈思贵曾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人民警察,1984年4月因病去世,那一年,陈文云只有8岁。在陈文云的印象中,父亲极少回家,最清晰的身影,是父亲穿着上白下蓝的警服骑着自行车回家看望母亲和他们兄妹的模样。

陈文云|父子两代“军转警”的故事:“我渐渐成为了你”
文章插图
父亲去世后,母亲常常对陈文云念叨:“你爸爸最后的心愿,就是叫我带你走正道,你一定要听话啊!”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未来的人生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母亲是怕他走不上正道,辜负了父亲。陈思贵离去后,只留下了一个装满老照片的相框,几套军装和警服。陈文云十三四岁时,常常趁母亲不在家,从箱子里翻出父亲的军装和警服,一套一套的试,看着镜子里自己穿上军装和警服的样子,他心里默默想:父亲走过的路,一定就是正道。

陈文云|父子两代“军转警”的故事:“我渐渐成为了你”
文章插图
耳濡目染,子承父业
1992年12月,陈文云报名参军,成为了武警云南总队昭通支队的一名战士,穿上军装戴着大红花走进军营的那一刻,陈文云脑海里回想起了父亲的那句话:“男儿当兵,就是把自己奉献给国家!”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子汉,母亲对他的离开纵有很多不舍,但还是会一个人悄悄从老家跑到昭通城,到部队后面的山上去看他训练,她说那时的陈文云,身上有父亲的影子。

陈文云|父子两代“军转警”的故事:“我渐渐成为了你”
文章插图
在部队经历三年的洗礼后,陈文云面临退伍转业,面对职业选择的关键节点,一个熟悉的名字立即浮现在脑海——鲁甸县公安局,这是父亲曾经战斗的地方。他毫不犹豫的写下分配志愿,并如愿以偿回到了父亲曾经战斗过的警营,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从派出所、拘留所、警务保障处再到巡特警大队,陈文云沿着父亲工作过的足迹一路前行,陈思贵曾经的战友张国友说:他是一个对工作很执着的人,一直把“案子不破不回家”当做自己从警的人生信条。陈文云开始理解父亲,理解了童年里那些疏于被关注的失落和缺少的陪伴。

陈文云|父子两代“军转警”的故事:“我渐渐成为了你”
文章插图
恪尽职守,无悔奉献
陈文云从警26年,在巡特警大队待了18年,每次有急难险重任务的时候,他都是最先到达现场的人。2014年8月3日,鲁甸县发生了6.5级地震,陈文云和巡特警大队的40名队员火速赶赴震中开展救援,一共救出了30多名群众,之后的110天,他们抢险救援、服务群众,日日夜夜在救灾帐篷外巡逻,守护着群众。

陈文云|父子两代“军转警”的故事:“我渐渐成为了你”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