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名垂青史的战神很多,这三位排前三你赞同吗?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有不少驰骋疆场,战功赫赫,威震八方的将军,其中有些用兵出奇,被誉为战神 。关于战神的排行说法各异,但对于排名前三甲的战神却几乎没有争议 。
第三名:叱咤风云战无不胜的韩信
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 。
秦末汉初叱咤风云、并开两汉之基的大将军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韩信被尊为“兵仙”,可谓战无不胜,被刘邦拜为大将军 。
而韩信熟读兵法却不为兵法所拘泥 。韩信所着兵法三篇虽未能传世,但他所创造的一个个经典战例,却留名千古,一直为后世兵家所称道 。他的一些战例成为军事教学的经典案例 。后世评价:“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 。”
韩信在刚刚被刘邦拜为大将后,第一场小试牛刀的战役就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公元前206年六月,韩信趁项羽进攻齐地(今山东地区)之机出兵东征 。出征前,韩信先派樊哙等人率兵假装修复已被刘邦进汉中时烧毁的栈道,吸引秦军的注意力,而其亲率大军则从陈仓小道进入秦川,渡渭河,攻下了陈仓城,并进袭雍城,还击败了赶来驰援的原秦将后投降项羽的章邯军队 。随后汉军主力挥师东进,占领了三秦,秦朝宣告灭亡 。这次战役首次彰显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才华 。由此次战役出现的新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亦成为后世兵家的谋略 。
而在后来面对与楚军夹击汉军的魏王豹时,韩信同样使用了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战术,主力偷袭魏王豹,并最终将其生擒 。出其不意的安邑之战的胜利不仅为汉军补充了兵力,加强了对楚军的正面防御,而且为后来韩信灭代、破赵、降燕、克齐奠定了基础 。
公元前202年,楚汉在垓下决战 。当时汉军兵力约有七八十万人,项羽有约十万人 。韩信自率三十万大军为前阵,正面迎击楚军 。经过数次交锋,汉军终于大败楚军,但汉军伤亡也十分惨重 。僵持中,为了瓦解楚军的斗志,韩信下令汉军唱起楚地的歌 。当项羽和其士兵听到“四面楚歌”时,大惊失色,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而无心恋战 。在乌江边上,损失惨重的项羽,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
垓下之战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开启了汉王朝四百年的辉煌历史 。
第二名:满门忠烈将星下凡的杨延昭
杨延昭去世时,皇帝叹息哀悼,百姓们见了灵柩没有不流泪的,敌方辽国人也举哀致敬 。
杨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根据《宋史》所载,杨延昭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长子 。为何他被称作“杨六郎”呢?原来,古人称天狼星为六郎星,并认定其是将星,而杨延昭“智勇善战”,威震辽国,因此被辽国人看成是六郎星宿(将星)下凡,故称之为“杨六郎” 。
《宋史》记载,杨延昭小时候沉默寡言,儿时,常作行军列阵的游戏,他的父亲杨业说:“此儿像我 。”每次出征,必定让他跟从 。
杨延昭自幼随杨业征战,雍熙三年北伐,杨业率军攻应、朔等州,延昭为先锋,时年29岁,战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战斗愈勇,终于攻下朔州 。
咸平四年,契丹再度举兵攻宋,杨延昭与杨嗣共守保州,在遂城西北的羊山下埋伏,等辽军攻城时,杨延昭以少数骑兵诱敌至羊山下,然后伏兵突起,把辽军一举歼灭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羊山之伏” 。
在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后,杨延昭以为国耻,于是拒绝朝廷“勿伤北朝人骑”之命令,与张凝、石普等人依旧追击辽军游骑兵 。直到辽军败退之后,又不顾朝廷“勿追契丹”之命,亲自率领万余部众,猛追辽军至边界区,还大破古城(今山西广灵西南) 。杨延昭威震边庭,人们称杨延昭守卫的遂城为“铁遂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