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箫扬|【致敬“火焰蓝”】飞到最后一刻( 二 )



玉箫扬|【致敬“火焰蓝”】飞到最后一刻
文章插图

刘洪生前工作照
在大理火场,刘洪作为机长,玉萧扬作为副驾驶就近在洱海取水,几分钟内,直升机从海拔1900多米的洱海取水后,到海拔近3200米的火场洒水。玉箫扬说,这样直上直下就像坐电梯一样,在此基础上作业,飞行员的身体和心理经受着巨大考验。
“刘洪在支队的角色就是为我们‘攻城拔寨’。”在玉箫扬的印象里,每次遇见陌生的地域或者急难险重的任务,刘洪总是第一个冲上去的。
对于直升机吊桶灭火作业而言,既要保证飞行安全,又要确保水可以精准地洒在火点上,直升机有效进入和退出山谷的路线只有一条。直升机飞得过高,灭火效率会受影响;过低,安全性则难以保障。对飞行员来说,像是在空中“走一条无形的钢丝”。
一同在大理扑火的直升机机长查志宏在回看洒水灭火视频时说,刘洪就是精准地在空中“走钢丝”的人,“刘副支队长每桶水洒得让我感动,他的每一次洒水轨迹在我看来都在发掘着直升机不为大家所孰知的性能。”
“对于飞行的操纵动作,他只有唯一标准。”郭胜说,一进火场,每个小细节背后都关乎人命。刘洪严于律己,在培养年轻飞行员时亦非常严格,不少年轻人也因此受过批评,郭胜就是其中之一。他说,到了实战中,火场环境复杂而危险,就明白了他的用意。
苍山火场很快被扑灭。4月28日下午,两架直升机转战到大理宾川县拉乌乡火场,该火场在扑灭后又曾复燃,一直到5月1日才完全扑灭。随后,为了防止火场再次复燃,机组又坚守了几天,直到5月4日一行人才返回昆明。玉萧扬则直接前往丽江火场支援。
5月9日,大理市湾桥镇突发森林火灾,刘洪带领机组再次紧急驰援大理,当天到大理已是傍晚。
当天夜里,与刘洪一起吃过晚饭,郭胜刚到宾馆坐下,刘洪给他发了几条信息:其中一条是提醒他将支队统一分配的箱子做进一步处理以防拿混。飞行任务紧迫,某一个环节出现混乱就易引发大问题。
还有一条是与郭胜商量将吃饭地点更换到宾馆附近,他担心原本安排的吃饭地点太远,这样会耽误作业。郭胜说,像这样的小事数不胜数。这却成了他们在微信上最后的交流。

玉箫扬|【致敬“火焰蓝”】飞到最后一刻
文章插图

刘洪生前工作照
往我这张白纸上写字的人
作为一个80后,刘洪一头白发加深了兄弟们对他在工作中“锱铢必较”的印象。然而,在生活中他并不“刻板”,而是大家口中“老大哥”,非常照顾“小兄弟”。
郭胜记得,刘洪对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有什么事儿给我打电话。”
在玉箫扬的飞行生涯中,从大庆到昆明,很多重要任务都是刘洪带着他一起执行的,对他而言,刘洪是良师益友。
2018年5月,玉箫扬接到了第一个正式任务:与刘洪组成一个机组去景德镇试飞两架新直升机,并将它们接回来。在那3个月,飞行任务安排得很密集,玉箫扬飞了50~60个小时,之前在大庆一年才飞了约80小时。玉箫扬说,在此期间成长了很多,“刘洪教会了我很多。”
同年8月,刘洪驾驶一架直升机,玉箫扬作为副驾驶与另一位机长一同将另外一架直升机送往昆明。玉箫扬说,一路回来的路线及操作过程在他心里演练过很多次,在飞行过程中,他的操作非常熟练,同行的机长对他的表现非常肯定。他们将307和310两架直升机正式交付给支队。
当天,整个支队一起庆祝第一批两架直升机的到来。刘洪说:“箫扬,这次表现不错,相当于出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