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系统性学习计算机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众所周知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诞生 。然而,英国在二战期间研制的电子计算机(巨人)却要比ENIAC早两年,多年来,英国人对自己研制首台电脑的荣誉始终保持着缄默 。

二  系统性学习计算机

文章插图
ENIAC
第一台
众所周知的第一台计算机是美国军方定制,专门为了计算弹道和射击特性表面而研制的,承担开发任务的"莫尔小组"由四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埃克特、莫克利、戈尔斯坦、博克斯组成 。1946年这台计算机主要元器件采用的是电子管 。该机使用了1500个继电器,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m,重量重达30多吨,耗电150KW,造价48万美元 。开机时让周围居民暂时停电 。这台计算机每秒能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400次乘法运算,比当时最快的计算工具快300倍,是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 。用今天的标准看,它是那样的"笨拙"和"低级",其功能远不如一只掌上可编程计算器,但它使科学家们从复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革命时代 。
然而,英国在二战期间研制的用于破解密电的电子计算机巨人()却要比ENIAC早两年(1943年12 ),巨人计算机是第一部全然电子化的电脑器件,使用了数量庞大的真空管,以纸带作为输入器件,能够执行各种布林逻辑的运算,但仍未具备图灵完全的标准 。巨人计算机建造到第9部"马克二号"4,但是其实体器件、设计图样和操作方法,直到1970年代都还是一个谜 。后来温斯顿·丘吉尔亲自下达一项销毁命令,将巨人计算机全都拆解成巴掌大小的废铁,巨人计算机才因此在许多计算机历史里都未留下一纸纪录 。英国布莱切利园目前展有巨人计算机的重建机种 。
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这一阶段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采用电子管元件作基本器件,用光屏管或汞延时电路作存储器,输入与输出主要采用穿孔卡片或纸带,体积大、耗电量大、速度慢、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维护困难且价格昂贵 。在软件上,通常使用机器语言或者汇编语言,来编写应用程序 。因此这一时代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
这时的计算机的基本线路是采用电子管结构,程序从人工手编的机器指令程序,过渡到符号语言,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计算工具革命性发展的开始,它所采用的二进位制与程序存贮等基本技术思想,奠定了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基础 。以冯·诺依曼为代表 。
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1957-1964)20世纪50年代中期,晶体管的出现使计算机生产技术得到了根本性的发展,由晶体管代替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础器件,用磁芯或磁顾作存储器,在整体性能上,比第一代计算机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程序语言也相应的出现了,如,Cobol,等计算机高级语言 。晶体管计算机被用于科学计算的同时,也开始在数据处理、过程控制方面得到应用 。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第一代,计算机都采用电子管作元件 。电子管元件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太多,可靠性较差,运行速度不快,价格昂贵,体积庞大,这些都使计算机发展受到限制 。于是,晶体管开始被用来作计算机的元件 。晶体管不仅能实现电子管的功能,又具有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效率高、发热少、功耗低等优点 。使用晶体管后,电子线路的结构大大改观,制造高速电子计算机就更容易实现了 。
二  系统性学习计算机

文章插图
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成功制造了集成电路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成为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主存储器也渐渐过渡到半导体存储器,使计算机的体积更小,大大降低了计算机计算时的功耗,由于减少了焊点和接插件,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 。在软件方面,有了标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和人机会话式的Basic语言,其应用领域也进一步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