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军|爱星行动,让星青年不再孤独!

在中国0-14岁儿童占总人口的17.95%,共计2.5亿(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登记)。而相关数据显示,这2.5亿中存在200万左右的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患者,而我国成年自闭症患者已经逼近了千万,他们往往被误解,得不到社会的认同与支持,没有平等的工作机会、享受正常生活。
另一方面,从近几年教育康复机构取得的进展来看,我国有超过2000家康复机构,服务能力30余万,但这对于1000余万的病患是远远不够的,成年自闭症就业的问题,依然主要还是“靠家里”,这对于没有产业的家庭来说是莫大的精神与经济压力。
“我们老了,孩子怎么办,他们怎么生活?”
“他不是累赘,最大期望就是看到他能独立生活。”
“三岁半不会说话,两次被退园,谁能理解做父母的心情”
……
这是一个个自闭症父母最真实的心声,问题主要集中在自闭症患者“自己养活自己”的问题上。

杨建军|爱星行动,让星青年不再孤独!
文章插图

相关数据表明,在美国,只有58%患有自闭症的年轻人在20岁时能够就业,就业率远低于患有其他残疾的同龄人,而这个数据还是很保守和乐观的。
日本是自闭症患者就业问题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几乎每个社区都有社工安置特殊人群就业,制定统一的工作流程培训,统一发放工资,针对父母离世的孤儿安排统一宿舍。
《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中国香港有安置自闭症学习技能和就业的措施,内地也在逐渐形成体系,一些互联网企业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招聘自闭症程序员(当然筛选相对严格),洗车机构会招聘自闭症洗车工、还有餐厅招聘服务员等等。
位于江苏常州的天爱职业教育学校,是目前江苏省专业面向大龄自闭症人群的职业艺术学校,学校可接纳200多名大龄自闭症患者,提供专业康复教育、职业培训、社区融合和托养服务,把生活教育、艺术教育、运动休闲、职业教育四个体系有机整合,秉承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传递爱心与责任。“全国几千家在册自闭症康复机构中,绝大多数只做小龄康复教育,在大龄群体这一块近乎空白。孩子们将在这里学习烘焙、园艺、木工、陶艺、布艺、图书整理等技能课程,以及乐器、绘画等艺术课程。”杨建军在2018年接受新华社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很早就了解到自闭症,尤其看着孩子们渐渐长大,相当一部分孩子不能融入正常的教育和生活,他们毕业之后的去向成为社会性难题。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合适他们,城市给他们的机会又少,我们就来到了农村,通过日常培训引导,让他们能适应工作生活,这样才是最自闭症最好的解决方案,让每一位自闭症青年能实现自我价值,能自己养活自己。”天爱校长杨建军先生讲述了建校的初衷。

杨建军|爱星行动,让星青年不再孤独!
文章插图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自闭症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组织教育类型,一种是个人上门辅导。其中组织教育类型,基本每人每月要缴纳数千元的教导费用,包含教育、生活、场地等,但往往入不敷出,大多数机构“压力山大”。所以我国的自闭症教育一直延续三条:家长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并逐渐向政府政策倾斜,减小家长自费带来的家庭压力。
当前,我国自闭症就业的社会难题以及教育资金压力逐渐受到关注。2021年6月,常州天爱职业教育学校发起了“爱星行动”号召,在江苏溧阳鸣桐里建设“爱心农场”,成为星青年就业中心,该农场具备民宿、果园等特色项目,“星星们”可以在农场学习种植和修剪果树,进行李子酒的开发和豆腐的生产制造,为步入社会学习新技能。据了解,在爱心家居媒体人的号召下,该农场的筹建得到了建材家居领域多家企业的爱心支持,为“星青年”学习、生活、工作提供基础保障,推动这群特殊的青年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