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学派三大流派 心理学学派

心理学有哪些流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x0d\x0a\x0d\x0a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E.B.,1867—1927),是自心理学独立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 。该学派于1899年产生于德国,后在美国得到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渐趋衰落 。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即心理经验的构成元素及结合的方式与规律,并主张心理学应该用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或构造,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结合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他们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其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但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 。该学派是用实验法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派,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 。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组成部分 。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并陷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境地,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 。\x0d\x0a\x0d\x0a(二)行为主义学派\x0d\x0a\x0d\x0a行为主义学派(又称早期行为主义学派)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J.B.,1878—1958) 。这一学派不同意心理学探讨意识,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心理学的目的应是寻求预测与控制行为的途径 。
他们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客观观察所能获得的并对所有的人都清楚的东西”,也就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反应”(S—R)的行为公式 。行为主义主张客观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摆脱主观思辨的性质,更多从实验研究中得出结论 。但他们无视行为产生的内部过程,反对研究意识,引起不少人的非难与反对 。\x0d\x0a\x0d\x0a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托尔曼(E.C.)、赫尔(C.L.Hull)、斯金纳(B.F.) 。新行为主义认为,有机体不是单纯地对刺激作出反应,它的行为总是趋向或避开一个目标 。在动物和人的目的行为之间,必须有一个“中介”因素,这就是个体的认知 。也就是说在“刺激—反应”过程中,加进一个中介变量(O),使行为主义的模式成为“S—O—R” 。这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返基空 。新行为主义强调客观的实验操作,冲击了内省心理学,促进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和程序教学的开展,但陷入了还原论和机械论的境地 。\x0d\x0a\x0d\x0a(三)格式塔学派或称完形学派\x0d\x0a\x0d\x0a该学派1912年创建于德国,创始人韦特海默(M.,1880—1943)、考夫卡(K.,1886—1941)、苛勒(W.,1887—1967),后期代表有勒温(K.Lewin,1890—1947) 。
这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此派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S—R公式,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完形或整体结构,并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感情的元素的总和,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 。他们这种重视整体的观点和强调各部分之间动态的联系以及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该学派否认过去经验的作用,陷入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境地 。\x0d\x0a\x0d\x0a(四)精神分析学派或心理分析学派\x0d\x0a\x0d\x0a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900年,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 。这一学派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广为流传,颇具影响 。\x0d\x0a\x0d\x0a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两部分:意识与潜意识 。潜意识不能被本人所意识,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动机与欲望 。他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和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漏瞎我、超我三部分,其中本我与生俱来,包括着先天本能与原始欲望;自我由本我分出,处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对本我进行控制与调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与理想两部分,主要职能是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