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为什么要三下扬州?

有关隋炀帝三下扬州,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隋炀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扬州做什么?众说纷纭,最多的说法是:隋炀帝去看琼花 。不错,在扬州,隋炀帝与琼花总是被紧紧联系在一起 。
关于隋炀帝和琼花的故事,都出自明清以后的小说中,其中最有影响的有《隋炀帝艳史》《隋唐演义》《说唐》等 。小说关于隋炀帝看琼花的虚构,其影响远远超过正史,成为一个典型的例子 。
网络配图
其实,直到隋炀帝死在扬州之前,琼花还没有出现 。琼花的出现,一般认为是在宋代 。宋代诗人王禹偁一直被公认为描写扬州琼花的第一人,他是宋太宗至道二年(996)来扬州当知府的 。这时候离隋炀帝死亡的大业十四年(618)已有378年了,所以我们说,就像关公不可能战秦琼一样,隋炀帝来扬州是不可能看到琼花的 。
隋炀帝不是来看琼花,那来干什么的呢?看美女 。这种说法虽然能让很多人都相信都感兴趣,但稍一推敲,就会发现很幼稚 。身为帝王,还需要专门兴师动众到扬州来看美女呢?如果真要,早送了 。究竟干什么?他三次来扬州,每一次来的情况是不同的 。
隋炀帝杨广早年在扬州当过10年总管,因而他有浓烈的“扬州情结”,这确实成为他一再来扬州的重要原因 。但光是这一点,也不足以让他去三次 。
杨广早在灭陈战役中立过大功 。开皇七年(587)四月,隋文帝下令于扬州开挖连接淮河与长江的运河山阳渎,用于运输战略物资 。开皇八年十月,于寿春设置淮南行台省,任命20岁的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为伐陈隋军统帅 。隋出动了90个总管府,合计51万军队,“皆受晋王节度” 。其实杨广只是名义统帅,实际统帅是文帝派来的宰相高熲 。
六朝在江南割据近400年,这使得大江南北各方面的差异很大 。隋朝必须在消弥政治与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建立新的统一 。隋文帝灭陈后推行的是“关中本位政策”,对江南人士采取了排斥鄙视态度 。隋文帝先是将江南旧陈之地交由三儿子秦王杨俊经营治理,任命他为扬州总管 。同时,又在江南置吴州、洪州、广州、桂州等8个州,任命关陇人士为总管 。这又使江南经过多方钻营而获得官位的庶族地主感到十分失落,犹如丧家之犬 。因此,南方一直很不稳定 。开皇十年(590)十一月,也就是陈亡后不足两年时间,一场规模巨大的反隋叛乱在旧陈境内全面爆发,反叛者表现了对隋歧视性高压政策的极端仇恨 。
网络配图
隋文帝在组织镇压叛乱的同时,调二儿子并州总管晋王杨广为扬州总管,移镇江都,原扬州总管秦王杨俊则调换为并州总管 。但文帝并不是要杨广总统军队,指挥平叛,而是让他以皇子身分坐镇一方,并规定“每岁一朝” 。平叛的统帅是宰相杨素 。
与杨素血腥镇压不同,杨广更注重招抚 。与前年灭陈之役所采取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相同,剿抚并重,攻心为上 。他坐镇江都,招抚叛者 。如吴郡世族名士陆知命,在三吴地方很有名望 。杨广延请他,在他游说下,有17城叛者纳城迎降,不战而屈人之兵 。杨广的功劳实不在杨素之下 。
【隋炀帝杨广为什么要三下扬州?】杨广从开皇十年(590)出任杨州总管,镇守江都,到十九年(599)离开江都入朝,整整10年 。
22岁的杨广,广泛收纳江南人士,大大缓和了南人的敌对情绪 。他对自视正统的江南文人优礼有加,尊崇宽大 。为更好地拉拢,他竟效法东晋着名宰相王导,“言习吴语”,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吴方言 。他令潘徽领衔,集江南诸儒编撰《江都集礼》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