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我国古代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由来已久 , 到了明朝已达鼎盛时期 。
明朝的科举制度是在唐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招形成的 。它能够进一步鼓励更多人深入文化领域学习 , 这也是明朝时期 , 文官地位达到很高层次的重要原因 。
明朝的科举制度分为三级 。

详解我国古代科举制度

文章插图
第一级为院试考试 。
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县级考试 。所有参加院试的同学 , 不论年龄大小都叫童生 。在这一级的考试当中 , 考试成绩划分为三等级 。最低等 , 也就是咱们学的刚及格 , 这个等级称为秀才 。再高一点的等级 , 即分数再高一点 , 才能进入下一级别的考试 , 即录科 。
虽然秀才不能进行下一次的考试 , 秀才有已经有特权了 , 见了县太爷可以不跪拜 , 也怪厉害哦 。
详解我国古代科举制度

文章插图
第二等级考试为乡试 。
这一级别的考试 , 可以说是省级 考试 。由各个省里统一命题进行考试 , 每三年才进行一次 , 都设立在每次的中秋八月 。
在乡试考试中 , 考试成绩也划分为三等级 , 刚及格的 , 就是举人 。举人是不能进行下一次的考试 。不过这时候的举人是有机会可以做官了 。不过这个机会要等 , 要等上一个官员死了 ,  才能轮到 。看来希望也渺茫啊 。
在乡试考试当中 , 第1名就是解元 。
第3级考试是会试 。
在乡试结束的第2年 , 进行大会试 。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全国统考 。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人才 。在这次考试中总共要选出优秀人才300人 , 进行再下一轮的考试 。
这300人 , 又叫贡生 , 准备进入下一轮最高级的考试 。
详解我国古代科举制度

文章插图

详解我国古代科举制度

文章插图
第4级考试殿试 。由皇帝亲自命题 , 亲自监考 , 亲自把关的考试 。我感觉在这次的考试当中 , 不仅要看运气 , 还要看皇帝的心情 , 而旦人还要长得好看 。当然了 , 成绩好才是首当其冲的 。可以想象 , 殿试相当难考 。
在殿试考试当中 , 皇帝根据这些考生的综合表现 , 根据成绩分为三甲等 。
一甲:又称进士 , 录取三人:三人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
二甲:赐进士出身 , 录取有若干人 。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录取若干人 。
能考个三元状元 , 那可是人中龙凤 , 相当了不起 。
【详解我国古代科举制度】
详解我国古代科举制度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