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谢安轶事:善于识人曾经一手提拔了王献之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一次 , 王羲之的儿子献之、徽之、操之一起去拜访谢安 。徽之、操之说了很多俗事 , 而献之只略作寒暄就离去了 。有人问谢安三人谁最优秀 , 谢安说:“小者最胜 。”并解释道:“吉人之辞寡 , 躁人之辞多 , 推此知之 。”《续晋阳秋》也称献之“虽不修常贯 , 但容止不妄” 。他虽然不善修饰 , 但举止庄重 , 比较沉静 。
【名臣谢安轶事:善于识人曾经一手提拔了王献之】 实践证明 , 谢安没有看错 。王羲之是一代书法大师 , 他的几个儿子在书法方面都颇有造诣 , 而王献之的成就在兄弟中要数第一 , 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王羲之 , 与其父在书法史上并称“二王” 。
王献之因受谢安赏识 , 数次升迁 , 在仕途上一路好运 。
但王献之对谢安并非百依百顺 。有一次 , 谢安想让王献之为刚建成的太极殿题写匾额 , 又难于开口 , 于是就谈起书法家韦诞为魏明帝的凌云台题匾之事 。因为那块匾额距地面25丈 , 韦诞被放在笼内 , 用辘轳长绳引上去 。韦诞因惧怕 , 致使鬓发皆白 。王献之明白谢安用意 , 却认为魏明帝的做法很不人道 , 拒绝了谢安 , 这让谢安很难堪 。
不过 , 王献之没有背叛过谢安 , 更没有一阔脸就变 。谢安病故时 , 朝廷在葬礼的规格和追赠事宜上有分歧 。王献之极力陈述谢安的功绩和人品 , 最终促使晋孝武帝以殊礼追赠谢安 。我们不能不佩服谢安的识人眼力了 。
一个智者 , 在察人时不应只听其说了什么 , 而更应看其做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