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爷”有哪些含义呢?

第一种含义 , 是对男性长辈的称呼 。《木兰辞》里有“阿爷无大儿 , 木兰无长兄” , 这说明在汉魏六朝时“爷”是对“父亲”的称谓 , 不知自何时起 , “爷”提升成了“祖父” , 而“父亲”则由“爹”或“爸”来代替 。但是 , 在现代的北京话里 , “大爷”仍然屈居父辈 , 但是 , 这里的“爷”要读“ye”的去声 , 而且是轻声 。第二种含义 , 是泛指所有的男人 。这是从“男性长辈”引申到了所有的“男性” , 对男人一律称“爷们儿” , 而对女人 , 则相对地称为“娘儿们” , 因为“娘”在古语里就是对“年轻女人”的统称 。第三种含义 , 是把“男性长辈”引申到了“辈份关系” , 对不同辈男人之间 , 无论是父子、叔侄、师徒还是爷孙关系 , 都合称为“爷们儿”或“爷儿俩” 。此外 , 在邻居、同事、朋友之间 , 还可以把“爷们儿”用于打招呼 , 老人称晚辈“小爷们儿” , 晚辈称老人“老爷们儿” , 但不能在亲属之间使用 。第四种含义 , “爷”是奴仆对主人的称呼 , 根据主人辈分和年龄的不同 , 分别称为“老爷”、“大爷”、“少爷” 。俗话说“有钱的是爷爷 , 没钱的是孙子” , 到了社会上 , “爷”又引申成了对所有有权、有钱、有势人的称呼 , 即使是在官衙、官府、大宅门看门的仆人 , 受“宰相家人七品官”的影响 , 也得称他一声“二爷” , 不然你就进不了门 。这里的“爷”要读“ye”的二声 , 而且是重音 。以上的四种含义 , 在北方语系中 , 使用得比较普遍;以下的两种含义 , 则是北京特有的 。第五种含义 , 和现在的“先生”一样 , 是普通人之间的尊称 。值得注意的是 , 由于“二爷”已经成为对看门人的专称 , 所以在北京的公共场合 , 对成年男性的尊称只能是“大爷” 。如果这位在家行二 , 就必须在“二爷”的前面加上姓 , 称“×二爷” 。在熟人之间 , 省略了“大” , 却加上了姓 , 称“张爷”、“李爷” , 甚至还要加上排行 , 称为“张三爷”、“李四爷” 。这里顺便说一下 , 在天津旧社会有个“栓娃娃”的习俗 , 就是夫妻结婚以后 , 为求菩萨保佑多子多孙 , 就要到“娘娘庙”去请一个泥娃娃 , 这就是他们家的“老大” , 以后再生长子 , 就成“老二”了 , 所以 , 天津对人的尊称是“二爷”或“二哥” , 如果你称他“大爷” , 就等于骂他是“泥娃娃”了 。第六种含义 , 是对一群人或一类人的“开涮” , 把他们的共同特点简化成一个字加在“爷”的前面 , 就成为对这一群人或一类人的“戏称” 。例如把小偷叫“拂(读fou的第二声)爷” , 倒腾买卖的叫“倒爷” , 能侃大山的叫“侃爷” , 裸露光板脊梁的叫“板爷” , 靠银行利息吃饭的叫“息爷”等 。正因为是“戏称” , 所以既可以用以称呼别人 , 也可以用于自嘲地自称 。
【北京话“爷”有哪些含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