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覆灭后清朝皇帝还私藏了多少钱财?

众观世界史每一次争权的交替或国家体质的改革都是流血为代价才能达成的,再来看中国近代史,赫然发现晚清到民国的跨度就是一场没有流血的革命 。皇室成员都到了很好的安顿,那么,人们不禁就要疑问了,清朝覆灭后溥仪到底还私藏了多少钱呢?
网络配图

1911年10月,武昌的一群新兵爆发了一次起义 。其实这次起义的规模并不大,但却犹如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在全国传播 。10多个省份先后独立,满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当时服从清廷命令的地区只有河北、河南地区,北方的山东、山西等省份也宣布独立 。最后清朝宣统皇帝退位,此时清朝皇族仍然拥有大量的财产 。
一、退位以后,宣统皇帝仍然富可敌国
袁世凯在清帝退位这一事情上作用很大,在宣统皇帝退位以后,袁世凯成为了临时大总统 。根据袁世凯与清朝皇室达成的协议,政府每年向皇族提供400万两的赡养费,皇宫和颐和园都是皇帝的私有财产 。从表面上看,清朝皇帝似乎一无所有,只能依靠北洋政府的施舍 。其实清朝皇帝仍然富可敌国,首先是房产,北京紫禁城、颐和园、承德行宫、沈阳行宫都是他的私有财产 。其次是宫中的珍宝,这些东西也是皇帝的,宣统皇帝不止一次把宫中的东西拿出去换钱 。最后就是耕地,皇帝拥有数额庞大的皇庄,皇庄的耕地也是皇帝自己的 。其实皇帝根本不需要北洋政府的钱,他自己完全有实力供养那一大群人 。北洋政府曾经对皇宫中的文物进行统计,整个皇宫共有70多万件物品,总价值500多万大洋 。这可是一笔巨款,而且清朝皇室真的什么都敢干 。
网络配图

1922年,清朝皇室为溥仪举行婚礼 。由于自己的钱不够,清朝皇室竟然准备把《四库全书》的原版卖给日本收藏家 。北洋政府对此毫无办法,因为它们自己承认这是皇帝的私有财产 。最后还是文化界使出了各种办法,才阻止了这次交易 。为了防止北洋政府突然不认账,清廷皇室将皇宫中的1000多件文物转移出了皇宫 。这些文物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属于价值最高的文物 。关于这件事溥仪的堂弟溥佳做出了详细的会议,一共运走了78只大木箱子,里面以宋朝时期的字画为主 。这些东西至今也只寻回了一少部分,要知道,这些文物都是孤本 。有很多字画甚至被毁,这些都是无法复制的 。
二、有一些国宝流落到了国外
1924年 。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溥仪被迫离开紫禁城 。溥仪在离开时,只要是能拿走的一件也没有剩下 。大量的文物保证了他在天津奢华的生活,溥仪究竟带走了多少东西至今也无法考察,但是从他的几次交易中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在这一年年底,溥仪将16只金钟、1900多颗珍珠、180多块宝石出售,一共卖了80万大洋 。一年以后,又将一大批文物卖给了法国商人,一共得到了60万大洋 。除了这两次大规模的出售文物以外,隔三差五还会有那种几万大洋的交易 。有人做过统计,溥仪出售文物得到的钱超过230万大洋 。1932年,溥仪从天津前往东北时,他带走了1000多件名画、200多部孤本书籍、此外还有大量的金条 。
网络配图

在东北期间,日本高级军官经常向溥仪索要文物 。溥仪不敢不给,就这样,一些文物至今还在日本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溥仪带着一群人开始逃跑 。此时他们身上没有现金,只能用文物交换少的可怜的食物 。被苏军俘虏以后,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溥仪将一些文物送给了苏联军官 。不过,溥仪自己仍然私藏了很多文物,其中包括王羲之的真迹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1950年,溥仪被押解回国时,又上缴了400多件文物 。到了这个时候,溥仪算是真正的干干净净 。据说,溥仪只留下了乾隆传下来的一把稻草,也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 。不过请注意,这只是清朝皇帝直系血脉的财产,至于那些旁支仍然可能拥有一些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