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五百对十万: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为什么能赢

我不喜欢分析成功的经验,我讲过,一切成功的经验都是扭曲的 。所以,不能够说你按照这种方式去做,你也能成功 。谁也没有把握一定能赢 。就连李世民也一样 。打不赢怎么办?跑 。
跑不掉怎么办?死掉 。死掉怎么办?死掉就死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 。向死而生,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之上,再来看为什么能够打赢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是不是一点胜算都没有?不是 。李世民决不会打无把握之战 。
战略上,李世民不想放弃这个一战定天下的大好机会,他想做的是只是拖住窦建德,赢得时间,等待洛阳城破,再合兵消灭之 。
虎牢关易守难攻,只要扼主关要,就可以赢得时间 。
此战虽然是无比的凶险,但如果只是完成拖延时间的战略任务,也未尝没有把握 。
不过,结局比他想象中的要好得多,不是拖住了窦建德,而是直接消灭了 。
二、玄甲军李世民有核武器,这就是玄甲军 。一个人做出惊天动地之事,只要不是傻,必然心中有底,玄甲军就是李世民心中的底 。就像你抱了一杆机关枪回到古代战场,你也敢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
玄甲军是李世民的发明,这小子不仅是一个军事家,还是一个技术控 。李世民发明玄甲兵可能是结合了李密的“内军”和突厥“重骑兵”的做法,这是李世民打造的一种特种部队,“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 。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 。”
兵贵精而不贵多,玄甲军的统帅,士兵,坐骑,装备,给养都是一等一的水平,估计相当于二战时期的坦克,善奔袭,善冲击,所向披靡 。
李世民有一套很清晰的作战理念,就是先固守,消耗敌军,寻找战机;然后是决战,先让正面部队先与敌人接战,等敌人锐气受挫,受到消耗的时候奇兵突起,前后夹击;最后是乘胜追击,一鼓作气,痛打落水狗,不给敌人任何喘息之机,彻底消灭 。李世民用这种战术以少胜多,屡试不爽,很有心得,而执行侧面突击的真是玄甲军 。
三、猪一样的对手虎牢关之战,窦建德对李世民是压倒性的优势,战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窦建德手里,无论是攻还是守是窦建德说了算 。
但是,看起来窦建德一点都不急于拿下虎牢关,让人费解的是窦建德坐拥10万大军竟然不组织进攻 。
因为窦建德的战略意图是坐收渔翁之利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还在观望形式,他想看李世民和王世充斗的两败俱伤,然后一举干掉两家 。现在事后诸葛亮,我们可以说窦建德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 。但是你处在窦建德的处境下,你也会这么想,李世民和王世充各3万人,已经斗的疲惫不堪,窦建德10几万人,以逸待劳,不是很好的机会吗 。
如果窦建德与李世民打起来,围城的唐军回援,王世充得以喘息,窦建德知道王世充也不是什么好鸟,这也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
虎牢关3500人的部队,窦建德也没当回事,所以他不慌不忙的观望 。
如果窦建德坚决一点,连续发送猛攻,虎牢关纵有天险,何愁不能拿下 。
四、神一样的李世民人多的好处不用解释 。但是人多也有缺点,就是指挥系统跟不上,信息传递慢,情绪容易蔓延,容易造成恐慌 。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不胜枚举,这些案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在自身士气极胜,敌方士气倦怠时发动强有力冲击,挫败对方锐气,打击敌方士气,让失败和恐慌的气氛在敌军中迅速蔓延,造成敌军恐慌,一旦敌军退却,就会进一步造成恐慌,然后发生指挥系统失灵,各自为战,各自逃命,不明就里的慌忙逃窜,人踩人事件,基本上就搞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