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三国:刘备为何不久吕布?其中有何隐情

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十月,曹操亲率大军征讨盘踞徐州的吕布 。之前被吕布打得丢盔卸甲的刘备在梁国境内与曹操会合并随之参战 。经过几个月的战斗,吕布被围困在下邳,最终在下邳城白门楼被俘 。之后,这场战争的胜负双方上有一段很有趣的对话 。
吕布:“绑得太紧了!就不能稍微绑松一点吗?”
曹操:“绑老虎不紧能行吗?”
吕布:“明公怎么瘦了这么多?”
曹操:“你以前见过我?”
吕布:“从前在洛阳温氏园有过一面之缘 。”
曹操:“对啊,我都快忘记了 。之所以瘦了,是因为恨不得早点见到你啊 。”
吕布:“平素里我很厚待手下,怎么到了关键时刻他们都背叛我呢?”
曹操:“就你这德行,让妻子独守空房,自己却偷偷与手下的妻子偷欢,你这就叫厚待手下?”
吕布:“春秋时期齐桓公不计射钩之仇,任用管仲担任相国;请您仿效古人,让我吕布为您效劳,您看怎么样?”
曹操:“......”
吕布:“玄德呀,如今您是明公的座上客,我是俘虏 。看在咱俩以往的交情上,帮我说说情,让明公稍微松松绑吧 。”
刘备:“......”
曹操:“你这人真逗,有什么话就直接对我说,何必要让刘使君转告 。”
王必:”吕布是个彪悍的敌人 。他那些负隅顽抗的手下就在附近,对他可不能放松警惕啊!“
曹操:“我本来是想给吕布你松绑的 。可是王必主簙不同意,这可让我怎么办呢 。你就忍忍吧 。”
吕布:“明公,您担忧的也就我吕布,现在我心服口服,天下再也没人让您忧虑了 。明公您率领步兵,派我统领骑兵,何愁天下不能平定呢?”
曹操:“你说的似乎还有几份道理 。”
刘备:“明公,难道您就不记得当年吕布是如何对待丁原和董卓的吗?”
曹操:“这话更对!来人,将吕布拉出去杀了!”
吕布:“刘备!你这小子最不可信了!”
这便是白门楼的全部故事 。我们先来简单分析一下对话人的心理状态 。
首先是吕布 。一心求饶,想保住自己的性命 。因此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人都要求 。
曹操对是杀是留态度摇摆,这点也基本可以确定 。
那么,不想让吕布活命的人有谁呢?刘备自然算一个 。除了刘备还有谁吗?其实有的 。曹操的主薄王必就是一个 。这个王必大家可能不太熟悉 。此人实乃曹操的心腹 。曾为曹操办过不少大事,曹操对其非常信任 。他的话对曹操很有影响力 。从王必的一句话可以发现,此人是不想曹操留下吕布性命的 。
最后来说说刘备 。从之前的对话中可以发现,曹操并没有征求刘备的意思 。刘备主动提出杀掉吕布,除了旧怨,还有别的可能吗?
有 。
从曹操拿下徐州后对刘备的态度可以得知,曹操对刘备有着深深戒备 。他欣赏刘备的才能,但不相信刘备能为自己所有 。因此,他才会做出既不杀刘备又不让刘备留在徐州的决定,让他随自己一起来到许昌监视居住 。而刘备对曹操也是早有提防,谨言慎行,装傻充愣,要不然也就不会演了一出“煮酒论英雄” 。
既然双方都有猜忌,这时候刘备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顺着曹操的思路来考虑问题 。尽管曹操没有明确表态,但其心腹王必的态度自然会最终影响曹操的决策 。既然如此,刘备何不顺水推舟呢?一旦刘备开口救吕布,以曹操多疑的性格会不会对刘备更加怀疑而影响到刘备自身的安危呢?刘备没把握,但担心自己一旦开口,将连后悔都来不及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刘备才决定主动抢话,建议曹操杀了吕布 。一来顺了王必的意思,二来也间接向曹操表了忠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