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中毒后病死率不低于40%,“酸汤子”有什么害处?

原国家卫生部曾于1996年10月发布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文件称 ,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主要中毒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糯米、小米、高粱米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
此类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 食品因潮湿、阴雨天气 , 贮存不当变质 。中毒与进食量多少有关 , 未食用者不发病 。此病发病急 , 潜伏期多数为2到24小时 , 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 , 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 重者呈咖啡色样物) , 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 , 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 。一般无发热 。
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4发布的一份《关于加强夏秋季食源性疾病防控相关工作的通知》显示 ,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是我国学者于1977年发现的一种高致死性的食源性致病菌 。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 米酵菌酸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 , 耐热性极强 , 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 , 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 , 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
【米酵菌酸中毒后病死率不低于40%,“酸汤子”有什么害处?】 此类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 , 如吊浆粑、酵米面等 , 它们的制作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 即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 , 过程中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 , 就容易引起中毒 。
该通知介绍 , 2014年6月 , 我国南方地区发生1起因进食家庭自制发酵米面制品“吊浆粑”引起的严重食源性疾病事件 , 造成20人中毒 , 6人死亡 。经当地疾控机构调查 , 确定该事件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导致 。2010年以来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共收到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发的中毒事件报告5起 , 患病人数47人 , 其中死亡16人 , 中毒食品主要是家庭自制发酵面米制品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 , 我国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事件已较少见 , 但在依然保持传统饮食习惯的地区仍时有发生 , 由于对米酵菌酸无特效解毒药物 , 一旦中毒 , 病死率高达40%-100% 。